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
2018年9月18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在市政大厦九楼东会议室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市属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枣庄水利发展集团组建、解决市属企业长期实质性使用市级行政事业性资产有关问题等工作,议定了有关事项。
会议指出,医药产业是全市“265”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新兴产业,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是加快推进我市医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解决医药产业发展瓶颈,释放产业发展活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创新推动,突出改革重点,构建工作合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一是营造创新环境。要立足枣庄、放眼全国,积极发挥企业主动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扩大开放合作,鼓励产品创新,培育壮大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品牌和产业集群。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审评审批工作机制,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实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支持中药传承与发展,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提高审评审批效率和质量,为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全面落实上市许可持有人法律责任,合理划分市、区(市)监管责任,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督指导,确保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四是强化技术支撑。完善技术评审体系,加强审评能力和检查能力建设,提升检验监测能力,推动各级检验机构达到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监测中心建设标准。五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强督导评估和协作配合,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按程序审核后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枣庄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安全隐患防范治理能力,提升我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责任、部门工作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完善监管监察体制。积极构建职责明确、全面覆盖、密切协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体制,进一步加强地方监管执法机构,健全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形成监管监察合力。三是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领域工程治理和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完善企业预防措施和职业病防治体系,坚决把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基础保障能力。建立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和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加强执法力量和专业队伍建设。五是完善激励与问责机制。坚持问责与整改并重,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实行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明确安全生产惩戒和激励制度,倒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督查督办。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当作为,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督查督办,建立健全多层次、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大力弘扬先进安全文化理念,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浓厚氛围,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大局稳定。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程序审核后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指出,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是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是重塑开放优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世界眼光、国家标准、枣庄优势,抢抓试点机遇,聚焦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一是明确改革任务。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新型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化基础支撑,建立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标准供给结构。二是实施重点工程。结合实际,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努力为全国、全省标准化工作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强化推进措施。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要求,勇于破题、争先进位,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扶持、奖励政策,细化经费保障和配套措施,推进重点标准制定和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标准化综合改革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调度、督查和考核评价,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会议原则同意《关于落实山东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枣庄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修订)》,按程序修改完善后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指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着力破除“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不合理现象,为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要积极对接上级精神和法律法规,结合枣庄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完善实施方案,稳妥有序推进。要加强部门沟通,建立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进一步细化损害赔偿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依纪依法严格追究失职渎职和违法犯罪人员的责任。会议原则同意《枣庄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指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一是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在灾害管理中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类救援力量的统筹使用和调配。二是健全属地管理体制。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管理体制,切实发挥地方政府在灾害应对中的主体作用,完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和军地协调联动制度。三是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强化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积极作用,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四是落实保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确保防灾减灾救灾信息渠道畅通,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在第一时间拉得出、打得赢。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程序修改审核后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指出,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发展、激发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人才支持政策,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社会组织,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二是精心搞好服务。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发起人资格、人数、行为、责任等,稳妥推进直接登记,完善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查,严格民政部门登记审查。三是严格监督管理。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和活动的监管,规范涉外活动,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退出机制,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诚信自律建设,稳妥推进政社分开,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程序审核后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指出,中央、省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对于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三区”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将起到积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民稳定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全面振兴等目标,大力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细化配套政策。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进一步优化政策导向,调整完善各类农业补贴、补偿和补助政策,健全保护补偿激励机制。二是夯实工作措施。加强部门配合,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着力解决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三是做实绩效评价。切实发挥农业部门牵头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确保政策目标落实,保护好广大农民利益。会议原则同意《枣庄市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按程序审核后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统计保障。一是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把防范和惩戒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加大对领导干部和直接责任人员的问责力度,建立完善方法科学、管理规范、基础扎实的统计调查体系,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职权不受侵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二是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加强统计执法监督队伍建设,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加大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加强全市大数据基础设施的统筹衔接,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大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三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考核评价导向,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基层基础建设情况的考核,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贯彻落实方案》,按程序审核后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定。
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会议要求,一是细化实施方案。积极借鉴外地做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规范公车使用,切实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精心指导、认真审核,统筹安排部署参改单位抓紧制定出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把改革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规范有序推进拟取消车辆的停驶封存、涉改单位车改实施方案的制定与报备、司勤人员的分类安置等工作任务,严把政策执行关、工作纪律关,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公务用车改革。会议原则同意适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落实《市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工作。
会议强调,组建枣庄水利发展集团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市管企业要高度重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积极稳妥推进组建工作。一是完善实施方案。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明确企业职能定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形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方合作的水利企业投融资管理机制,着力打造区域性水利行业龙头企业。二是细化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机构划转过渡政策和操作程序,落实财税、土地政策,扎实做好水发集团设立、权属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移交工作,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妥善安置事业身份技术骨干人员。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市国资委要统筹调度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确保新组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四是严肃工作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加强对资产、资金的管理,依法依规追究违法违纪人员责任,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坚持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原则,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到改革重组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会议原则同意《枣庄市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印发实施。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对长期实质性占用行政事业性资产划转为企业资产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产权属性,对权属明晰、权属凭证齐全且独立由企业使用的资产,按照规定实施划转;对企业实际占用,尚未办理权属凭证或权属不明晰的资产,按照规定设置过渡期,由企业按照原使用方式及条件继续使用。要健全基础档案,加强过程监管,依法依规做好产权划转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企业生产经营稳定。
决策解读